利克小说网
利克小说网 > 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 三中国人的语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三中国人的语言

 

个这样的特征。一个小型的城市出版社熟悉7000到9000这样的特征就够用了。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该了解这些构词特征,但是一个人熟悉3000到4000这样的特征就能熟练阅读报纸。这就是一个中国高中生应该掌握的。许多这样的特征是变化的,或重复或仅仅运用在少数的地方,进一步的限制是可能的。日本人运用汉语的构词特征,但是在官方已经限制这些特性的数量,现在使用的大约有1850个这样的特征,小学生只需掌握大约800个这样的特征。从上面我们所谈到的汉语词汇的多音节特征,很容易见到2000个这样的特征构成数量众多的词汇;学校、社会、教育、插图、会议和解决都是双音节词汇,拼写为两个特性。

这种书写方式对中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这的确太难了,如果要练习写好一手漂亮和形式完美的书法不费苦功学习这些特征是不行的。这种追求漂亮书法的练习消耗了难以估量的时间。它也限制了文化在民众中普及。读写能力成为知识阶层的特权。

古代中国社会存在四个社会阶层:第一是士大夫,第二是农民,第三是艺术家,第四是商人:其中士大夫总是最受尊敬。

在一千多年的岁月里,中国文明中最为独特的事情之一就是封建社会的考试制度,即针对知识分子的国家考试。对一个知识分子来说,总有一个机会扬名全国,并获得国家的承认和荣誉。

这些考试如同一个在文学领域进行国家选拔冠军的系列测试。首先,知识分子必须通过地方考试,局限在他生活的地区。那些通过这些考试成绩为优或良的人(类似学士学位)才有资格参加省试。通过省试的成功选手(类似一个硕士学位)才能参加在首都举行的每三年一次的殿试,由皇帝亲自监考。这些考试题目有关于历史论文、道德文章、当前的政治问题、古典艺术和诗歌。可以想见在众多知识分子中胜出的全国冠军该是多么的荣耀!皇帝亲自嘉奖他,赏赐一匹白马,并在首都游行庆祝。皇帝通常还将一个公主许配给他做妻子,他在政府中被授予一个很高的官阶。他“飞黄腾达”这是值得好好打拼和珍视的功业,这也是全中国知识分子为之奋斗和梦想的目标。

无论是不是第一,通过殿试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荣耀,也是对一个人的学识的承认。在首都的孔庙里,这些知识分子的名字被刻在石碑上,以示其荣耀。一百年后,一个村庄依然能够记得他们那里曾经有一个知识分子中了进士。整个村庄和整个家族引以为荣。大多数进士被委任为大学士或者翰林,掌管朝廷学院的编撰工作。其他的被委任为地方官。

这些考试成为国家机构选拔贤才的一种手段,整个国家的教育体制围绕这种考试制度建立起来。乡村的学校、省一级的大学和知识分子培养选手。众所周知,一些知识分子年龄大了还竭力通过这些考试。通过考试本身就是成功。假如在这些考试中失败,甚至只是地区一级考试的失败也被认为是人生中的一大失败。在现代的学校中有许多优秀的知识分子都没有通过这样的考试。也有些特殊的大学与这种考试没有丝毫关系。它们是真正大学的雏形,即书院,书院致力于研究与学习。在一个导师的指导下,书院成员帮助提高青年知识分子的水平,不过没有学位。书院是一个致力于学问的知识分子的自由组织。根据他们的地位、成绩和家庭背景,通过国家考试的成功者被选拔为内阁大臣、政府官员和文官。知识分子自然地成为统治阶级。这是件好事,这种地位的取得是依靠个人的业绩和才能;每个具有这方面学习潜质的人都有机会,因为实际上家族愿意为有上进心的孩子投资。学问始终得到尊重。不好的是,成功者仅限于掌握诗歌和韵文写作的人。这种考试在1904年被废除了。现在初级学校、中级学校和大学的考试替代了它。

中国的书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书写成为统一中国的重要手段。不管他们所说的语言如何变化,因为书写的文字的视觉特征并不依赖发音,因而也不会产生误解。基督十字架的象征是一个类似的例子。英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以不同的方式说出和拼写它(cross,crois,kreuz),然而各国的人对于十字架图像的含义对于各国的人都非常明白,不会受到语言的影响。

这对中国人的情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人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的尊崇感。如今,有文化的中国人能够轻松地阅读并准确地理解孔子的著作,虽然在流失的岁月中发音改变了许多,然而书写的文字并没有发生改变。孔子说古语,然而其书写的文字没有改变。如果一个人能自如地阅读中国现代文学,那么通过同样的训练他能阅读五百年、七百年或两千年前的中国哲学典籍。比较一下西方人阅读英国诗人杰弗里?乔叟作品的难度,他只不过生活在六百年前。要是孔子的著作在一千年前就难以卒读,中国人还会对孔子顶礼膜拜吗?

图像文字的书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它也引发了另一个真正巨大的困难。两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在用古代的汉语进行书写,完全不同于当今口语。学习古代汉语付出的劳动堪比西方人学习阅读和书写拉丁语。对于处于统治阶层的知识分子来说,掌握书面语言也是一件费力的事情。

1917年中国发生了一次最重要的革命,一位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胡适领导了汉字书写的革命,并取得了胜利。如今所有学校都接受了这种体系。这使得书写汉字更容易。

由于这些原因,汉语的单音节特征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不知其最初从何而来,很少辅音和音节,也很少强调语音。无论如何这使得汉语在形成过程中远离了拼音的书写。这也逐渐形成了一个高度发达的专门的知识分子阶层,成为一种强大的统一国家的力量,一条连接历史的强有力的纽带。如今大众教育正在打破少数人才能读写的特权。我觉得中国人不会放弃他们传统的书写方式,因为这与中国文化和书法韵味深厚的美感联系在一起,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可以与绘画相媲美并与绘画唇齿相依。但是在保留这些特征的同时,至少尽可能减少目前使用的数量,同时通过减少笔画和消除更复杂的形式达到简化文字的目的。

这是一个满月的夜晚,朱频绞尽脑汁地琢磨中国汉字的拼写。现在他毫无倦意。他在广东会馆的白色庭院中漫步,沐浴在银色的月光中,他的思绪飞回自己的家里。父亲教他的一首诗又萦绕心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的一首诗。朱频用汉语念出来,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中国人。突然,汉语的语音和语言纯粹的神奇力量——无与伦比的简洁——征服了他。他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简洁的发音和词语的音调使得汉语如此的独特。此时他看到中国汉语婀娜多姿的美,他渴望了解得更多。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