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
实际上,泰州及毗邻六县的灾情比告示上的还要严重,在洪灾之前,六县大部分地区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旱,赤地千里,庄稼颗粒无收!为了抵抗这场旱灾,百姓们家中的存粮全部吃光了,有些人家连野菜都没得吃,不得不煮树皮,吃叶子充饥,为的就是将种粮保住,给家庭留存一份生的希望。
结果……等来的却是一场洪水,一场时疫。
场中有些百姓的眼中闪动着泪花,有些则现出了愤愤之色。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朝廷给的赈济,落到个人手中居然隻有这么一点儿!
可是……这个数字却与他们实际拿到手的有很大的出入,如果隻是这么多的话,那些百姓又怎么可能挺过来呢?
没让百姓们困惑太久,随着文书对告示上内容的诵读,很快便揭开了真相。
原来……真正救他们于水火的人,是宜王殿下!
宜王给出了详细的数据,为了应对这两场天灾,宜王府究竟支出了多少钱粮,人力,总量竟是朝廷支出的五倍!
表完了贡献后,告示上的内容又是一变,开始讲述四皇子的死因蹊跷,更直指凶手就是当朝刑部尚书萧盛!
在告示的最后,宜王痛斥朝廷抗倭不利,令以海州为中心的几个州府接连失守,百姓流离失所,面对此等危机,朝廷非但不调拨精锐对抗外敌,反而先是扣押宜王世子,逼死宜王妃,如今又令杀害四皇子的凶手,携天子剑围困泰州。
“如今,泰州军民已无路可退,一旦城破,则宜王府势必被贼人铲平,城内百姓皆遭连累,本王实不忍泰州百姓落得如此下场,更不忍见昏君误国,卖国求荣,荼毒天下,今正告天下百姓,本王身系天家血脉,为江山,为社稷,为天下黎民百姓计,不日起兵,扫荡寰宇,扭转干坤,望天下百姓明察,择明君而从之!”
文书念完了最后一段,场内鸦雀无声。
百姓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宜王殿下,这是要反了?!
可那告示上的内容写的清清楚楚,宜王府的印鉴和宜王本人的印鉴,清清楚楚地并排落在告示的最下方,还能有假?
早就潜伏在场中的几人见状,互相使了个眼色,立刻就有人高声嚷道:“我说城门怎么关了,原来是咱们被朝廷的兵马围住了!”
“我听说宜王世子已经被人给害了,这次朝廷的钦差带着天子剑来,就是要赐死宜王殿下的!”
“宜王殿下犯了什么罪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四皇子还是嫡出呢,不一样被害死了?”
突然有人义愤填膺地喊道:“我家在泰州城里安居乐业几代人了,绝不能让朝廷的人打进来!”
“对,老子才不管谁是皇帝,宜王殿下承平燕王老千岁之志,让咱们家家户户都有饭吃,有营生干,他就是好人!”
简约之言在某个特殊的场合被喊出来,反而更能煽动人心,很快人群便沸腾起来了,纷纷声援宜王府,更有人表示要立刻去参军保家的。
……
凡是告示,一般都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凡诸晓谕,宜明白简,切勿以词华是炫,所谓妇人童竖;皆可知之者也!”
大致意思是:告示要表述明确,直白,用词简单,切勿辞藻华丽,要让女子和孩童都能听得懂,看得明白。
但宜王府的这一告知书,却是违背了这一原则,与其说是告示,不如说是一封信更妥帖些,宜王以自身的立足点出发,将一些百姓所看不到的东西,层层剥开,展示在人前。
古往今来,圣贤者屈指可数,所谓的明君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皇帝,不过是投胎投的好,一出生便是这天下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对百姓的态度,是既漠视又惶恐的。
百姓的死活,与他们无关,却要防止百姓过度聪明,所以愚民,弄民的政策屡见不鲜。
宜王在吴蔚的建议下,将一些寻常百姓很难看透的真相,亲手扒了出来,朝廷给的赈灾钱粮看似不少,可光谈总量,不看平均所得本身就是一种谎言。
太后薨逝之事,告示中并没有提及,这是因为目前他们还缺乏有力的证据,不如等到天下大定之时,再痛斥高律所为,一锤定音!
再加上一早就潜伏在百姓中的那些宜王府的侍卫,在各个告示栏前,煽动着泰州百姓的情绪,告示贴出去还不到半日,支持宜王,保卫家园的声音便已山呼海啸!
……
吴宅内,柳翠微和吴蔚正在后院冰嬉,反正这城门关了,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也出不去,好不容易弄的冰场可不能浪费了。
另一边,萧盛正在大营中踱步,这几日发生的事情处处透着蹊跷,令人不安。
按照萧盛之所想,自己此次携天子剑前来,宜王是不敢公然翻脸的,势必要虚与委蛇一番,先从自己口中探一探朝廷的虚实,如此自己正好有机会接近宜王,将之击杀。
宜王一死,泰州城内群龙无首,自己有天子剑,自然可以号令泰州府兵和泰州府衙的兵马,再加上五千精兵坐镇,绝对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火速解决了宜王,带着他的首级回京复命,便是大功一件!